2019-04-08 09:30:00 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他还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新时期的竞争,就是话语权的竞争。我国新《标准化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快标准化工作改革,发挥标准在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其中,体育领域标准化的价值在于,服务于体育改革,促使理念转变;服务于竞技体育,与国际接轨;服务于全民健身,提高生活质量;服务于体育产业,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服务于“一带一路”和对外交往,增强文化自信。体育标准化的作用和其发展成效有目共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深入了解体育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服务于总局标准化“辐射全国、试点创建”的核心任务,提升体育标准化工作效能,2019年2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组成调研组,对江苏体育标准化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成员如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成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标准处处长侯力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标准处副处长侯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标准处陈晓巍,西安建筑科技大由文华教授。
在江苏省体育局的精心安排下,调研组与江苏省体育局经济处、江苏省体育产业指导中心、江苏省体育装备中心、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江苏省户外产品及场所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部门代表共同召开了座谈会。调研组走访了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国家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食品中心和省绿色可降解材料中心等与体育标准化相关的单位。
一、江苏体育标准化基本情况
江苏省体育标准化工作主要由江苏省体育装备中心负责。装备中心日常工作主要承担省体育局部门集中采购工作;提供体育器材装备技术标准咨询服务和指导;承担系统内体育场馆建设及专项维修的代建工作;开展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工艺标准咨询、验收评定服务、体育场地认证咨询服务。
图1 江苏省体育体育标准化座谈会
(一)标准化工作开展历程
江苏省体育标准化于2007年起步于体育服务和体育用品认证,在体育场所认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认证,有效保证了场所建设和开放质量。同时,企业产品认证参与率、通过率较高,通过认证树立标杆,对后续具有成长性的体育项目发展起到积极示范作用,也为地方标准研究、企业标准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3-2016年因受经费等因素影响,标准化工作有所回落,但青奥会的举办,促进了地方标准的勃兴。从2017年开始,注重整合资源和整体推进,体育标准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省体育局与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开展了多项合作。在双方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地方标准《江苏省笼式足球场地及附属设施安装验收规范》,搭建了体育装备技术服务平台,目前拟筹建江苏省体育设施装备技术委员会。发布了《青奥会信息化系统质量管理规范》、《体育赛事信息化系统软件测试基本要求》等两项地方标准。总体而言,江苏体育标准化工作起点较高,但中间略有回落,直至2017年才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其体育标准化发展历程如表1。
表1 江苏省体育标准化工作发展历程
(二)省体育局牵头组织的标准化工作
1、体育服务和认证
江苏省在体育场所认证和体育用品认证方面开始较早。2007年与华安认证联合,进行认证推广,对省辖网球馆、游泳馆、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十几家场所进行评议、复审、挂牌,并进行服务质量培训。在笼式足球场地竣工验收过程中与江苏省户外产品及场所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二师范等三家单位合作,以《江苏省笼式足球场地及附属设施安装验收规范》为验收标准,对场地进行验收和抽检,确保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一体化,以体育标准推动江苏体育产业发展。截止2018年,江苏省共建设214片笼式足球场地。2019年江苏省将建设200个体育公园,后期将有针对性地研究体育公园配置标准。
江苏省体育局积极培育地方龙头骨干,利用地方企业在体育用品业中的优势,将优秀的企业标准、地方标准逐步上升为国家标准。如,四方泳池设备、金陵体育器材,这些企业的生产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计划逐步将筛选的优秀企业标准推进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体育场馆咨询
根据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江苏省还以标准为准绳,针对示范区建设、体育综合体、单体馆建设中如何结合体育赛事、经营要求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优化设计图,对招投标文件中的技术部分进行审核,以减少建成后可能出现的漏洞,少留遗憾。
3、体育标准化联合推进
1)制定《江苏笼式足球场地及附属设施安装、验收规范》。以科研项目为平台,集合科研团队实力与南京质检院、第二师范合作,制定笼式足球安装、验收规范,并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该规范,对笼式足球场地设施进行抽检,规范行业生产标准,以标准化促体育产业发展。
2)搭建省体育装备技术服务平台。体育局与南京市质检院下属江苏省户外产品及场所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介机构江苏中正体育场地设施检测服务平台、华安认证等多家机构合作,开展体育场地建设、验收、监测评价等多项目工作,规范市场行为,得到社会认可。
3)筹备省体育设施装备标准技术委员会。江苏省体育局成立江苏省体育产业指导中心,业务涉及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赛事策划与运营、体育工程建设、运动健康、装备制造、产权交易等,借助体育标准开展市场竞争,使江苏省体育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南京市质检院承担的体育标准化工作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该院具有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的承检能力,可为轻工及文体用品等八大类2017项产品检测,其中物理力学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耐久性能实验室可检测体育场地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同时,具备对体育赛事涉及的软件运行安全实施检测的能力。
图2 南京市质检院现场调研
1、质检院的基本情况
目前,该院建立博硕团队136人,其中博士14人,高级职称41人,专业领域广泛,8个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开展检测检验一站式服务工作。其中直接与体育产品质量检测相关的设备有人造草回弹性实验机、绒头拔出力值测定仪、氙气耐气候试验箱、氙灯老化试验箱、日晒气候色牢度仪、可降解材料性能检测系统等,对体育场地材料安全、铺装安全进行检测评价。
2、检验检测工作
以江苏省户外产品及场所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基础,以笼式足球场地、塑胶跑道、游泳池、攀岩场所、轮滑场所、各项球类、赛事食品、赛事软件等实施的项目开展具体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自2004年以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北京奥运会、南京亚青会、南京青奥会运动员食品进行检测。其国家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运动APP、体育赛事计分系统、转播系统等实施软件质量管理与硬件检测,对南京亚青会、南京青奥会软件系统进行检测,得到协会的认可,推动了第三方认证在体育标准化实施中的进程。牵头完成江苏省中小学塑胶跑道质量抽查,撰写了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塑胶跑道风险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参与制定江苏省塑胶跑道地方标准。2017年起,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与江苏省体育产业指导中心合作,利用质检院检验资质、检验设备及专业检验人员等优势资源开展3大类80个产品104项参数体育标准检测检验工作。
3、“两平台、一标准” 建立工作
建立省标准化联席会议平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平台、江苏省公共设施基本标准的“两平台、一标准”管理体系。成立江苏省户外产品及场所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统筹推进体育标准化工作,针对全民健身器材中同一器材不同年龄组别应对应不同使用方法进行器材规范使用说明的校订。与体育部门合作制定全民健身器材使用评价标准、休闲体育设施服务标准;与高校合作制定啦啦操标准。后期还将关注体育器材设施安全使用、维护、保养标准的制定。
二、江苏省体育标准化推进中的经验
(一)政策实施、紧密对接
江苏省在推进体育标准化方面,注重与国家政策的衔接,继体育总局牵头发布8个运动项目产业规划后,2018年江苏省亦出台了《江苏省加快发展冰雪运动产业行动方案》、《江苏省加快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产业行动方案》、《江苏省加快发展水上产业行动方案》、《江苏省加快发展航空产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产业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指出要制定产业准入规则和质量标准,在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标准化发展要求,体现了对标准化顶层设计的重视。
(二)资源整合、统筹推进
体育标准化意识的提高,工作质量的提升,全面标准化的实施,需要集多部门合力,共同推进。江苏省在调动企业参与标准化认证、以科研项目为抓手探讨标准制定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通过与质检、认证、企业等部门强强联合,整合优势资源,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使江苏体育标准化工作具有一定特色,并培育了一批体育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促使企标成为地标。例如,南京万德二代全民健身路径、四方泳池、金陵器材等在国内均具有一定竞争力。
(三)标准引领、认证推进
江苏省在体育标准化工作推进过程中,通过制定各类规范性文件,提高从业者认识,创设了适宜标准化发展的环境,使各企业以标准为引领,以自愿性认证推动自身发展,确保了市场规范和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标准化政策的宣贯工作
江苏省在所发布的4个《产业行动方案》中,均涉及标准化内容,但体育标准化执行部门对信息掌握不充分,导致体育标准化要求在落实过程中受到限制。同时,对于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相关标准化政策宣贯不足,如:对于《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2020》、《2018年体育标准立项指南》等,江苏省体育标准化部门及其业务合作部门对此知之甚少,这将影响到体育标准化工作在基层的全面推进。
(二)完善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体系
江苏省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快,而体育标准制定则落后于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市场规范体系。体育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从上至下缺乏完整的组织保障体系。从管理层次来看,上层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基层执行部门架构部分缺失;从人员专业结构来看,缺乏专业的体育标准化人才,组织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从业务开展层面来看,重服务认证,轻质量认证,对已经颁发的体育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尚停留在检查阶段,没有发挥出体育标准的监督、引导作用,在组织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日常工作联系不紧密,缺乏整体意识。
(三)提高标准化工作的前瞻性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体育强省,其体育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尚未形成与之匹配的体育标准化水平。标准是对质量的把控,地方企业在生产中所采用的标准以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居多,缺乏统一规范,产品质量在评价时会面临标准不一的问题。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标准的制定要立足国内、放眼国际。从目前江苏省地方企业生产标准来看,体育标准化工作的引领性尚未完全发挥。
江苏省在长期的体育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体育标准化工作经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通过此次调研,获取了江苏省体育标准化制定和实施工作的详实资料,对凝练先进做法,有序推进体育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各省市体育局的作用,推动全国体育标准化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开展体育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