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4 09:16:00 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纪正昆在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开幕式上讲话
编者按:2019年10月14日是第50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视频标准创造全球舞台”。同日,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召开。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56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刘成亮受邀出席武术标准化分论坛并做主题报告,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国际标准助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
——2019年10月14日在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武术标准化分论坛上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56秘书长 刘成亮
刘成亮作主题报告
一、体育标准化是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一)体育标准化是体育活动的天然属性
任何行业,质量为先,标准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标准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长远的意义。
标准是一种国际语言,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国际通用做法,学会用标准化的方法推进事业发展,是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选择。而体育是以公开竞争决定胜负的活动,最重视规则、标准和公平,加强体育标准化建设是体育活动的天然属性,高度契合。
(二)体育标准化是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所以,当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迫切需要加强体育标准化建设,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
◆体育公共服务需要标准化。在全民健身的推动过程中,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和健身路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但在全民健身设施的使用和服务上,缺乏系统配套的标准。过去我们的标准制定侧重在实物的建设,忽视了对实物的使用和管理,服务标准更是缺乏。
◆发展竞技体育需要标准化。竞技体育的人才选拔、人才培训、竞赛体系、场地设施、科技保障等方面都需要标准化来提升水平。
◆发展体育产业需要标准化。体育设施设备器材的生产、质量把关、使用都需要标准化,体育休闲小镇建设、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健身悠闲服务等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关的科学标准,才能更好的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体育标准化是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体育服务水平的根本保障;是提升体育企业竞争力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加强对体育标准化的研究,尽快提升体育标准化水平,使其服务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对外交流以及体育改革,进而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
(三)我国体育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伴随着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对体育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体育标准化工作,从顶层设计、组织建设、经费保障、跨界合作、加强宣传等各方面来加快对体育标准化的推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育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量”和“质”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由国家体育总局归口的体育国家和行业标准共计75项,在研国家标准计划项目11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达到63项,涵盖体育事业发展各方面。为了加强体育标准化的战略规划、提升管理水平,国家体育总局还制定实施了《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和《体育标准制修订工作实施细则》;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2020年)》;建设运行了体育标准化信息平台。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下一步体育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初,由我国提出的《武术太极剑要求和试验方法》和《武术太极服要求和试验方法》两项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我国体育国际标准实现零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标准助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项目,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如何推动武术的改革创新,如何推动武术运动的对外推广,包括推动武术运动进奥运会,如何推动武术产业的发展,我们找到了标准化这条路径。
(一)标准化助推武术国际化
◆标准化助推武术运动改革创新。武术运动项目繁多,内涵丰富、文化深厚。武术运动要想适应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外交流推广的需要,从产品到服务,都需要统一的标准、科学的规范,所以标准化能够助力武术的推陈出新,创新发展。
◆标准化助推武术运动与国际接轨。武术国际标准的建立有助于中国武术“走出去”和武术申奥。武术运动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场地、器材的使用都不受限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武术逐渐成为广受世人喜爱的一项竞技类项目,要力争进入奥运大家庭,如果不建立武术标准,就不能快捷地与国际接轨,成为更多人容易接受、容易习练的运动项目。
◆标准化助推武术国际竞争力提升。武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参与人群,且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通过国际标准的建立,及时掌握武术项目的国际规则,积极发挥我国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好地捍卫我国武术在国际上的地位。
◆标准化助推武术产业发展。武术标准化对推动武术装备制造业发展、武术竞赛表演业发展、武术培训业及武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武术国际标准的建立付出了艰辛探索
国家体育总局积极推动体育标准化工作引进来和走出去。2014年7月总局启动武术剑和太极服两项国际标准立项前期工作。一直到2019年4月份两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历经4年多的时间,在总局的领导、组织、经费等多方面保障下,装备中心和武术中心做了大量的技术工作,整个标准的申请、立项、制定、发布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2014年7月,装备中心联合武术中心向国标委提出申请;
◆2014年11月,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案;
◆2015年3月,经ISO各成员国投票通过后正式立项。
◆2015—2018年,总局装备中心、武术中心、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联合组织了标准制定工作组,共同推动两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制定过程中还得到了ISO/TC83/SC6各成员国的积极参与,最后经过WD、CD、DIS、FDIS、IS五个阶段反复论证、修改,最终投票通过。
◆2019年1月和4月,《武术太极剑要求和试验方法》和《武术太极服要求和试验方法》两项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
两项国际标准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了武术运动国际化进程,促进了武术对外推广;
◆填补了体育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在国际标准组织成员国之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为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及文化对外交流提供了借鉴。
(三)武术标准化建设需要持续发力
2019年8月4号-11号,武术中心和装备中心联合组团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参加了TC83/SC6武术分技术委员会武术器材工作组会议,研究武术散打头盔保护器国际标准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FDIS阶段(即最后的批准阶段),经过最后一个阶段的投票通过后,就可以最终发布实施,有望成为我国第三项武术国际标准。
武术国内标准方面,近期正在积极规划太极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建设,并计划推进健身气功团体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不断扩大中国武术和武术标准化的国际影响力。
从战略上考虑,全国体育标准技术委员会,计划:
1、通过武术太极、健身气功等民族体育标准化工作,加强与国际组织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我国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2、加快民族传统项目团体、行业、国家、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中国民族体育振兴,服务于全民健身和健身中国建设;
3、推进武术、健身气功等民族传统体育“走出去”,服务于体育对外交流;
4、以开放的姿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三、体育标准化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有力抓手
(一)标准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纲要》共有9处14次提到标准,成为《纲要》中的一个高频词,另有4处涉及标准化的支撑,涵盖了《纲要》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政策保障和重大工程,充分说明标准化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纲要》内容还凸显出,全面推进体育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将会为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动力和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加快实施体育领域全面标准化建设,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将会有效助推体育强国建设。
(二)标准化为武术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2019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等14部委联合印发了《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推进武术产业发展要以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满足群众武术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武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拓展和完善武术产业链条为重点,培育和挖掘市场潜能,推进武术产业集聚融合,推动中国武术“走出去”,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规划》为武术产业的发展提出方向和目标,在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完善武术标准体系,制定武术运动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器材装备制造、技能培训、服务提供、活动管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水平,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武术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强武术运动信息搜集统计工作,适时发布产业发展报告。强化产业智力支持,组建跨学科、专业化综合性的武术产业智库。由此可见标准化在未来武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三)体育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第三阶段开局之年,也是体育标准化工作“辐射全国、试点创建”的启动之年。围绕国家体育总局2019年工作部署,落实国务院标准化部际联系会议全体会议要求,依据《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2020年)》,聚焦体育标准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未来体育标准化工作将在以下方面进行:
一是贯彻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化法》,进一步加强体育标准化的配套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体育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建设、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宣传工作,为加快推进体育标准化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是加强调研,满足奥运备战、推进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和深化体育改革的急需,加快制定发布一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四是服务机构改革需求,服务于单项体育协会发展,支持各协会加快制定发布一批促进各项目科学发展和规范服务的团体标准。不断提高团体标准的质量,提高团体标准的市场接受度,力争在优势项目和特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团体标准。
(四)全国体育标委会积极发挥组织协调、示范引领作用
自2014年起,国家体育总局赋予总局装备中心体育标准化工作职能,2018年总局装备中心开始承担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近年来,总局装备中心致力于搭建服务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平台和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力度、逐步提升体育标准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加快推进体育标准化体系建设、服务于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改革工作。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
二是发挥标委会的技术支撑和把关作用;
三是发挥服务保障作用,主动对接、协调、组织立项工作,做好服务保障;
四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满足重点急需,加强规划指导,及时发布指南。
综合起来,总局装备中心、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挥着基础建设、技术支撑、组织协调、示范引领的作用。希望能够与全国有志于加强体育标准化建设的各方加强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